首页» 学生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实习作品 | 唐诗宋词中的体育内涵之摔跤文学
发布时间:2020-05-20

青年力量

五四青年节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青年

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之中,我们被疫情前线医护人员勇承使命、迎难而上的担当意识所动容,为青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情怀而喝彩。作为新鲜血液的居家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将积极进取、永不止步的五四精神融会贯通在日常生活里,将自主学习、追求卓越作为生活常态

既然无法肆意畅游野外大好春光,我们不妨快意品读唐宋经典,让居家“战”疫的日子多一份充实。

62b878f4012240a69110d8f7d229a93a.jpgaf304366526c451e8b9efdb5511c134f.jpg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咏鹅》,氤氲墨香、浸染书卷的《钱塘湖春行》等名篇都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风花雪月、观察人间百态,更能体味圣贤之思、探索民族之源。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视体育锻炼的传统。在物质生活丰富、政治状况较为稳定的唐宋时期,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达官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目及当下,在崇尚“全民健身、全民锻炼”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际奥林匹克日提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话充分说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性。本文聚焦唐诗宋词中的重竞技体育运动摔跤,以另一种视角分析古代百姓眼中朴素的运动精神。让大家在积累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体育精神的内涵。

85062cee2af0437393991a8f8563704e.jpga1ec0dfccc7241ddb730ea411dd7fd78.jpg


· 摔跤 ·

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市民文化丰富多彩的唐宋时期,民俗体育活动进入了百姓的视野,一种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的体育活动也走向普及化和职业化,从以下两幅唐宋壁画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这就是为人熟知的摔跤运动。


a4c0d243cdbf4407a8a8c8b3a1922faf.png


1b5157d634464db296e1b2cdfabf986c.png

摔跤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两名运动员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现代摔跤基本分为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具备明确的摔跤规则和积分规则。摔跤比赛分为三局,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2分钟,局间休息30秒。教练可以坐在比赛垫子红方、蓝方对角旁边的椅子上指挥比赛。每一局比赛中比分多的选手将获得局回合比赛的胜利。如果前两局摔平,那么将进行第三局决胜局的比赛,决胜局获胜的选手将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又称“角抵”、“角力”、“相扑”,想到“摔跤”,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激烈、野蛮、竞技、对抗等词语,其实,摔跤这项运动不仅包含“自卫生存”“军事战争”等体现竞技与血性的原始意义,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古代儒道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类摔跤文学。它们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古代有关摔跤的文化活动,而且体现了创作者对社会民生、时事政治、军事问题、历史热点的思考。

因此古代摔跤文学的创作意义更多在于“借物抒情”,其次表现为创作者对摔跤运动的“文明自觉”。以下两首诗词,从官相扑和民间相扑的角度,向我们展开了唐宋摔跤运动的绮丽画卷。

《角抵诗》

宋 杨万里

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

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72e1ede589ab4dbebf68f8b9f955196f.jpg

这首诗由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所创作,它描写了杨万里观看朝廷为提高士兵的武艺而度举行的“角抵”比赛的所见所闻。比赛精彩绝伦,皇上兴高采烈,结束后众人摆宴聚餐,戴着花出殿回家。诗歌通过“天颜一笑”“戴花回”“还摆宴”写出众人欢欣鼓舞的活动以衬托比赛的精彩程度。

唐宋时代以“官相扑”与“民间相扑”最为流行。朝廷内以官相扑为主,在一些重大节日,相扑成为一项不可取代的重要活动,帝王会前来助兴,为其摇旗呐喊,整个比赛气氛热烈、盛况空前,这类相扑活动体现了“武力征服”的军事价值、“力与美结合”的审美价值和“消遣享乐”的娱乐价值。同时,这种方式更是一种“文明与野蛮”的对立统一,成为统治者“以礼教人、 以常德治人”的工具。于观赏者而言,这类角力活动能让百姓“孰淳素、去浮华、远怯懦、成壮夫。”使群众在观赏过程中增长胆识、塑造性格。

从以上内容中

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古代角力的文化内涵

“德”与“礼”的教化

“智”与“力”的考量

2f668f0ae11e4903bccbf9a0640de3a9.jpg

相扑儿

     赵文

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
立者忽作踞地伏,攀者引头立其足。
飞跳倏忽何轻翾,怜尔骨节柔如绵。
少年屈折支体软,红锦缠头酒论椀。
此儿巧捷未足称,江南何限无骨人。

这一首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小诗通过描写两位少年相扑时的动作体态重现了一场轻松的民间相扑比赛,体现出江湖艺人的灵巧机敏和民间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这个阶段,双方的比赛不再以获胜为第一目的,而是以娱乐身心、促进社会交往为主要目的,这与现代崇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了满足人们游戏与娱乐的需要,民间出现了形式更加多样化、技巧性更强的花样摔跤,宋代的“瓦市相扑”类型丰富,“套子跤”、“露台争交”、“女子相扑”、“乔相扑(假人相扑)”随处可见,这时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相扑力士和摔跤组织“角抵社”,多样的活动形式大大促进了这项运动的普及化以及它所蕴含的体育内涵的广泛传播。



让奥运精神与传统文化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唐诗宋词中的摔跤文学是中华历史长河的一个缩影,以生动趣味的辞藻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不仅能够促进当代体育文明发展,而且有利于拓展当代人文教育视野。 体育的本质是文明化的游戏,中国古代的摔跤文学是对“摔跤”这一“文明交往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凝聚着创作者们对社会的夙愿与憧憬,这些关于摔跤活动的文学创作记录了人们对于体育活动认知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不断趋向文明的理性抉择:从古代对“身体暴力”的感性默认,到近代对“身体暴力”的规训克制,再到现代对“身体暴力”的理性拒斥。

不仅如此,摔跤运动植入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万象,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和谐统一”等儒学思想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绿色奥运”等理念不谋而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在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方面也具有较高契合度。在贯彻“人文奥运”理念的后奥运时期,奥运知识与传统文化亦可以相互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展现无穷的魅力。

                             

9.png

参考文献:

[1]张运才.浅论中国古代摔跤运动的历史文化价值[J].兰台世界,2012(21):30-31.

[2]王琨,朱明泽.中国古代的摔跤文学及其当代价值[J].武术研究,2016(09):92-95.


作者/卢雅静

指导老师/贾静

轮值主编/吴垠

责任编辑/黄怡静